她已经和肺癌搏斗了11年;他是曾经的肝癌患者...7年来,他们在群里为大家传授抗癌经验......“抗癌管家-康爱管家互助群”,是大家共同的抗癌家园。
欢迎大家添加抗癌管家微信4688 26656,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
群里有来自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名医指导抗癌。还有十几年抗癌经验的抗癌明星一起分享。
祝愿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康爱管家-你身边的抗癌专家。
为了切实推进肿瘤多学科诊疗规范落地,加强肿瘤单病种质控标准实施,2022年1月1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2年中国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战略研讨会”在上海枫林国际医学园区成功召开。多家国内领先的肿瘤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及企业,作为重要参与方,将利用自身优势推进肿瘤多学科质控标准落地实施。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24号)、《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国卫办医函(2021)513号)、国家癌症中心《关于开展肺癌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心办发(2021)7号)等有关文件的发布,以及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7号)的要求,深化多学科协作,进一步加强肿瘤诊疗规范化及质量控制管理,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康爱管家微信468826656。探索中国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对于提升肿瘤诊疗质量与安全尤为重要。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国内同行以及各领域专家学术交流、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共赢平台,共同开启中国肿瘤多学科诊疗规范化推广新征程!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宋启斌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洁教授、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先生、宋尔卫院士、于金明院士、赫捷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
宋启斌教授
王洁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对参会人员致以诚挚的欢迎。王洁教授表示,不管是政策方面还是行业内部对肿瘤规范化诊疗越来越重视,希望能把多方力量聚合到一起,探索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创新,共同推动多学科规范化在全国推广。
于清明先生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各方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宋尔卫院士表示,随着各种诊疗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肿瘤各学科间的交融合作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2021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部署了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肿瘤诊疗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为我们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促进肿瘤多学科综合规范治疗的推广。
于金明院士介绍了多学科诊疗对于患者获益最大化的必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MDT多学科诊疗中的经验。于金明院士表示,此次研讨会学术界、管理界、企业界云集,是大家相互学习的机会,期待通过多方合作、互相学习,提升中国肿瘤诊疗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造福中国患者。
赫捷院士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强调肿瘤诊断治疗质量控制。尤其是最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发布,对肿瘤领域更是一次新的挑战,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通过传播、推广多学科诊疗进一步提升肿瘤诊断治疗水平。
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民华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主任程震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双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樊旼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学界和企业方的12位专家、大咖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分享。
解读政策背后的逻辑,聚力整合,推动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建设
国家癌症中心王志杰教授从工作整体推进思路、建设工作重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介绍了国家癌症中心肺癌单病种质控工作推进及工作计划。王志杰教授表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居首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改善肺癌预后是国家战略需求。肺癌单病种质控的整体工作推进思路是通过组织架构搭建、标准规范建立、示范点协作网络数据平台建设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国肺癌单病种质控规范化。关于接下来具体的工作推进内容,王志杰教授重点强调了以下8个工作重点:
成立省级肺癌质控专委会
设立全国肺癌质控专委会亚专业组
发布肺癌质控指标,制定规范、指南以及管理制度
推进肺癌多学科(MDT)诊疗规范化质控
遴选全国肺癌质控试点,建立协作网络并完成数据对接
开发肺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实现智能化质控
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相应审核机制
设立质控基金,全国推广肺癌质控规范化
多学科合作是精准化和规范治疗的基础和保障,如何把MDT模式推广普及到全国,全面提升肿瘤诊疗水平任重道远。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宋启斌教授解析了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2022年工作规划。国家提出要在10年内将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现在的40.6%提升15个百分点,宋启斌教授表示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是首个临床肿瘤医师跨领域跨学科的二级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跨领域跨学科肿瘤医师的临床协作,推动专科医院、基层医院肿瘤诊疗多学科建设、推动落地“多学科参与,上下级协作”的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推动诊疗同质化,全面提升肿瘤诊疗水平。宋启斌教授介绍,未来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将主要聚焦以下7大战略方向,不断聚力整合:
推动肿瘤多学科协作和规范化诊疗
推动临床科研水平和文章发表
推动公众教育与公益行动
推动国际交流
推动肿瘤医师教育和规范诊疗
推动资源和大数据共享
推动创新成果孵化和转化
临床价值为导向,医研企协同,助力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作为企业方的代表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京东健康肿瘤中心负责人张九霞、艾力斯CEO牟艳萍、石药集团临床开发事业部总裁万云涛、应世生物创始人兼CEO王在琪、零氪科技COO郭安峰、良医汇创始人兼CEO王珏、麦迪卫康尹星日总监、奥咨达董事长张峰、诺谷肿瘤医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任军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各企业的经验。
求真务实,探索肿瘤患者管理中国经验
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和康复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内容。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康爱管家微信468826656。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分享了阿斯利康在提供以肿瘤患者需求为核心的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中的经验和探索,京东健康肿瘤中心负责人张九霞介绍了京东健康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思考。
数字化变革,助力医药营销和医疗提升效能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医药、医疗行业也正在经历数字化变革。艾力斯CEO牟艳萍和零氪科技COO郭安峰分享了中国创新药数字化营销的探索和如何通过数字化变革助力医疗提升效能。
价值为导向,实现创新转型“加速度”
2021年11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发布,意味着更有临床优势、更符合患者需求的抗肿瘤新药才有可能获批。应世生物创始人兼CEO王在琪认为,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药物研发决定创新企业的未来,对于肿瘤药物研发,靶点、结构式、分子特征不同并不等同差异化,临床价值的差异化才是关键。石药集团临床开发事业部总裁万云涛分享了新形势下石药集团的创新转型之路,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进行药物研发,多元化布局临床管线,以技术门槛规避恶性同质化竞争。
本文转自肿瘤资讯(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她已经和肺癌搏斗了11年;他是曾经的肝癌患者...7年来,他们在群里为大家传授抗癌经验......“抗癌管家-康爱管家互助群”,是大家共同的抗癌家园。
欢迎大家添加抗癌管家微信4688 26656,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
群里有来自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名医指导抗癌。还有十几年抗癌经验的抗癌明星一起分享。
祝愿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康爱管家-你身边的抗癌专家。